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59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
一个字或词语在文言文中的含义有很多种,具体什么意思要根据句子整体来看,“以”子的含义有很多,如使用、认为等意思。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
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
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
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
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相关文章
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59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出自《老子》八十章。安居乐业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编为大家详细讲一讲。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居乐业,意思是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例句1.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2.........
2022-04-02 2029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指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这句话出自《诗经》“采葛”,原文是“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表达感情的方法都是非常含蓄的,表面意思就是一天没有见到你,就好像是隔了三个秋天一样,.........
2022-04-02 1448
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朝有两位,是柳宗元和韩愈。唐宋八大家个人简介一、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代.........
2022-04-02 1611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当天会划龙舟、包粽子等。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
2022-04-02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