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60
高中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 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写...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成绩,除了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以下是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及模板,一起来看看。
按照先易后难顺序的答题
把简单的题目、容易得分的题目先做完,最后再做比较难的题目。在回答语文题目的时候,也可以采取与其他科目一样的答题方式,那就是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无论一道题目有多难,都不应该在一道题目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要把有限的考试时间用在刀刃上,把容易得分的题目的分先拿到。具体而言,就是先把选择题和填空题先做完,最后再做阅读理解和写作题。
学会用排除法做选择题
遇到模棱两可的选择题时,要善于用排除法快速选择正确的答案。高考语文中选择题占的分值虽然不多,但是也算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语文的选择题出题方式遵循的规律与其他科目一样,主要会设置一些选项陷阱,包括偷换概念、绝对式选项、移花接木、违背常识等。在做这一类题型的时候,应该选择使用排除法。具体来说,把绝对的选项、与日常生活用语明显不相关的选项、与题干意思一样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选项了。
采用先熟悉题干再看文章的解题方法
在解答语文阅读理解题型时,先快速把问题熟悉一下,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文章。这样阅读文章更有效率,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的答题选项。具体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要把与题目题干内容相关的词语、段落标记出来,便于在作答的时候使用。从近些年来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试卷的整体阅读量比较大,如果先阅读再答题的话,很可能找不到阅读重点,到头来还需要再看了题目之后再阅读一遍。所以,先熟悉题干,再阅读文章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技巧。
一、诗歌答题模式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 要 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二、现代文答题模式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 自 身,另举一例,提出 建议
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 写作 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标签: 语文答题技巧高中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相关文章
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60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出自《老子》八十章。安居乐业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编为大家详细讲一讲。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居乐业,意思是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例句1.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2.........
2022-04-02 2030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指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这句话出自《诗经》“采葛”,原文是“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表达感情的方法都是非常含蓄的,表面意思就是一天没有见到你,就好像是隔了三个秋天一样,.........
2022-04-02 1448
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朝有两位,是柳宗元和韩愈。唐宋八大家个人简介一、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代.........
2022-04-02 1613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当天会划龙舟、包粽子等。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
2022-04-02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