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60
写作思路:读书笔记没有固定的格式,读书笔记本身也是为了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而存在的,只要根据个人的习惯来书写即可。 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读书要做到: 眼到...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广泛联系、比较相似或相悖的思想,并作出判断、抉择。前面提到,读书笔记的质量依靠的是阅读量,其实就是联系、对比的能力。倘若仅有一家之言,那么写出来的笔记毫无意义,不过是对作者观点的复述而已。只有联系起来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与价值判断。
求质不求量。如果说的是废话套话,坚决不写。比如对于时评类的文集,若发现观点说来说去都是那几个,不如收手不写。
主次分明。不把重点放在抄写好词好句上。重点在于“评”。可以评字句,可以评文风,可以评作者,也可以评主题,等等。总之,着眼于最打动人的方面,不必面面俱到。
不拘于格式。自由洒脱,自在自为。
留空待以后补充或讨论。这一点是我最近打算实施的,原因在于:想修改以往的笔记不缜密的地方却没有空位,令人很痛苦。不如预先留出地盘。有余地完善思考的同时,还是体系建立的一种见证。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时要注意,不能全抄,而要把书中的优美词语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摘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写写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六、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再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1、第一层:阅读中的读书笔记。
也就是画线、做标记这些,其作用主要是为了更好的阅读和理解一本书,同时也方便第二遍重点阅读。
常人是不可能过目不忘的,对于加深阅读后的理解和记忆效率,画画重点、做做标记必不可少的。
①当你读到:新东西、有帮助、让你印象深刻的以及与自己思维不同的地方,都属于对你有用的内容,都可以是你的“画线”对象。②根据你的阅读目的、需要,对相应的内容画线、做标记。比如你在看一本商业类的书籍,你的目的是找到一些“可以把生意做成功”的参考建议,那么:作者是怎么把生意做成功的,他采取了哪些行动这才是你需要知道的,需要“画线”的地方,而不是作者讲述的一些感人的故事、鸡汤。③当你读到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做个标记,当你读到后面或者读完之后,再折回来看看,是否对之前不理解的地方理解了,还是不理解,就要考虑查阅其他资料。如果你读到不理解的地方死磕,浪费时间不说,还会把你的阅读兴趣、激情给磨灭;如果你读到不理解的地方直接忽略,而不做任何标记,过后说不定就忘记了,这个“不理解”的点就可能会一直存在。④当你在读到某一句话、某一段话、某一个事例时,有了自己的见解或联想,就记录下来。这些都是阅读中难得的收获,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不做记录,这些“灵光一闪”很可能就烟消云散了。
2、第二层:阅读之后的知识点整理。
阅读之后的书籍重要知识点整理是建立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的。我一般都是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主要是书本的重要内容提炼,也包括自己在读的过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识框架,特别是思维导图形式的笔记,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添加新内容,当我在后期的学习或阅读中有相关的新知识点、新体会,都可以加进去,促进知识的衔接,方便掌握和运用。
3、第三层:阅读之后的感悟。
这样的读书笔记相对要高一些,主要是你通过阅读书籍,而产生的一些“认知、心得、想法、灵思考等”。这一步基本是脱离书籍进行的,可以是对整本书籍的理解和思考,也可以是对书中的某一观点而进行的,当然也可以是对书籍的点评等等。
读书笔记是辅助提高阅读理解和收获的一种方法,要高效的阅读并理解一本书,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摘抄
摘抄是最基础的,小学生做读书笔记大多都是这个形式。但是我们不可能现在还在摘抄什么好词好句之类的,所以对摘抄的内容一定是经过多次筛选的、非常精华的内容。《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建议我们把摘抄控制在4-5条,每条3-4行即可。筛选摘抄内容的过程其实也是对书本内容精读、重读、反复咀嚼的过程。亲笔抄录也能加深我们的印象。是个很有用的原始方法。
做这个摘抄可以跟《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葱鲔火锅式笔记法相结合。即一段摘抄配一段批注,交替记录。无需什么排版,建议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写,能显著区分开就好,方便重读笔记。
2、分条列项摘抄
对于很精彩但是文字很多的内容,全文摘抄是不现实的。这种情况下就选择分条列项的简略摘抄方式,如果能用画图的形式表现就更好了,你的笔记就会一目了然。
某篇读书笔记,字丑见笑了……纠结排版的手残党觉得便利贴很好用,贴上去就是一块特殊区域,可以记一点其他内容~
3、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把握全书结构的关键笔记,不仅能让我们在很久以后还能一下子回忆起书的内容,在画的过程中也能帮助我们梳理清楚作者的逻辑结构。思维导图是对全书统领性的笔记,零散的一些感悟可以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记录下来。
全篇读书笔记大概就包含以上内容。在笔记本的使用上,如果是用纸质笔记本,就可以使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介绍的一元化笔记法,将笔记按世界顺序记录就好,无需区分功能区域。这个方法可以让像我这样的纠结星人和手残星人得到解脱,感觉完美~如果是用电子笔记,一本书的笔记新建一个笔记就可以了。记得标注好标签~最好对书的内容也要做好标签,方便以后查找。
相关文章
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60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出自《老子》八十章。安居乐业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编为大家详细讲一讲。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居乐业,意思是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例句1.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2.........
2022-04-02 2030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指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这句话出自《诗经》“采葛”,原文是“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表达感情的方法都是非常含蓄的,表面意思就是一天没有见到你,就好像是隔了三个秋天一样,.........
2022-04-02 1448
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朝有两位,是柳宗元和韩愈。唐宋八大家个人简介一、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代.........
2022-04-02 1613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当天会划龙舟、包粽子等。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
2022-04-02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