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60
所谓常见的文言词语,就是在我们课文中常出现的文言词语,所谓“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主要是指实词。现在上海存在h、s、新教材三种版本,但不管哪种版本,传统经典的篇目总在必选之列,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中。所以我们同学一...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纲规定的120常见文言实词
1、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2、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
3、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
4、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
5、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
6、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
7、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
8、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
9、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
10、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
11、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
12、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⑴而
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
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
②副词:“多么”。
⑶乎
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
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
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
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
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
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
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
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
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 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
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
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
③兼词“于之”
④作形容词词尾
(11)也
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
②表疑问语气
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
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表时间、处所,“于”。
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
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
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
介词①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②表比较,“比”; ③被动,“被”。
(15)与
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
②连词,“和”、“及”
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
①副词:表判断,“就是”
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
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
②用在句中,表提顿”。
③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
④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18)之
①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第一 对文言文的兴趣。从一开始,我们可以阅读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历史事迹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因为古文毕竟是以前时代的人们所使用的书面文字,有些字词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外,我们从故事中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还是有一定的效果。
第二 了解文言文词语。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的字词意义演变也一定经历了较长的时期。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文言词语,如实词和虚词。如“彩”这个字最早出现于魏晋以后,本义与彩色的意思不一样。
第三 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因为不少文言文都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的常识,所以我们需要平时多少有些了解和认识。不少文章和诗歌或多或少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文化的内容,如称谓、季节、时代、年号、地名等等。
第四 试着阅读原文。我们现代人要想正确的理解文言文的每一句话的意思,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我们可以试着去阅读和理解文字比较浅显的文章和诗歌,在阅读完以后,你可以自己去理解和分析作者的主题思想和主旨大意。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锻炼学习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即使自己理解的不是那样准确。
标签: 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文言文
相关文章
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60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出自《老子》八十章。安居乐业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编为大家详细讲一讲。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居乐业,意思是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例句1.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2.........
2022-04-02 2030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指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这句话出自《诗经》“采葛”,原文是“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表达感情的方法都是非常含蓄的,表面意思就是一天没有见到你,就好像是隔了三个秋天一样,.........
2022-04-02 1448
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朝有两位,是柳宗元和韩愈。唐宋八大家个人简介一、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代.........
2022-04-02 1613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当天会划龙舟、包粽子等。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
2022-04-02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