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60
高考语文古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古代诗歌鉴赏万能答题公式 角度 |设问示例 |答题步骤 |答题范式 |考题直击 |答案解析 | | |修 | |辞 | |手 | |法 |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
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也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面对高考,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知识,下面是有关高考语文诗词类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诗词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诗词类考题重在考生对作者心境、所处环境和社会背景的综合理解,首先从诗词的类别判断出诗词所描述的内容。诗词类别,即思乡怀人,写景咏物,山水田园,边塞征战,赠友送别,羁旅行役,忧国忧民,生活杂感。
诗词的体裁也分为三种,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其次通过以下几种模式对诗词进行剖析: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不可以脱离原诗,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根据诗词类别,考生可以准确说出。注意要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以及作者感怀心情所寄托的“物”。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
这类题更注重考生对诗词歌赋应用技巧的掌握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是怎么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 炼字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首先对该字进行解释,之后还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 分析主要情感,传达主旨
此类题看似简单,实则最容易让考生丢分,在分析作者情感时,不单单要从诗歌种类分析,还要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位,以及作者本身的心里状态来分析,综合来判断作者所传达给我们的情感,进而对全文的主旨进行归类。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对古代诗歌的思想倾向、作者主旨、作品中的情感基调、作品的思想意义、社会价值及时代价值等进行分析、综合、重组并评说。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以上是整理的有关高考语文的一些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学习,相信只要掌握了上述方法,考生在学习阅读理解方面的题时会更加游刃有余。
诗歌鉴赏 鉴赏评价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分析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更多内容,百度(www.baidu.com)一下,你懂的。
标签: 高中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相关文章
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60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出自《老子》八十章。安居乐业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编为大家详细讲一讲。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居乐业,意思是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例句1.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2.........
2022-04-02 2030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指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这句话出自《诗经》“采葛”,原文是“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表达感情的方法都是非常含蓄的,表面意思就是一天没有见到你,就好像是隔了三个秋天一样,.........
2022-04-02 1448
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朝有两位,是柳宗元和韩愈。唐宋八大家个人简介一、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代.........
2022-04-02 1613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当天会划龙舟、包粽子等。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
2022-04-02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