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37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译文: 一个人应当...
诫外甥书是诸葛亮写的一篇文章,下面是这篇文章的原文及翻译、赏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纵情欲,弃板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往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风雅,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轻贱矣!
翻译:
一小我该当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掌握情欲,往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近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大白地表示出来,使你心里震撼、心照不宣。要能够适应顺利、蟠曲等不同际遇的考验,脱节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遍及地向人就教,肃除本人怨天尤人的感情。做到这些此后,即便也有可能在事业上姑且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本人高尚的情味,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堪利呢!假如志向不坚毅,思维境界不坦荡,沉沦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同在平庸的人群今后,就会难免沦落到轻贱社会,成为没有教化,没有出息的人。
本文一开篇,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理当抱有远大的志向。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小我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若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说。
起首,“慕先贤,纵情欲,弃板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这几句话说明的是若何“发奋”: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表率,向他们看齐。表率的实力是无穷的,好的表率能够让人振奋向上,坏的表率则能把人拖进深渊。孔子也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树立一个好的表率,会为一小我源源不竭的注进正能量。“纵情欲”看文生义,隔离情欲。情,可以指爱情、友情或亲情各类,推敲到作者写此信的对象——外甥庞涣正值年少方刚,这里的“情”理当指爱情,或男女之欲。是以,“纵情欲”理当大白为不要沉溺于爱欲。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说:“古往今来,伟人奇才罕有沉溺于爱情而不可自拔者。”,又说“过度的爱情追求,一定会降低人本人的价值。”,这和“纵情欲”有殊途同回之妙。所谓“弃板滞”则是说,人生存着,总会为一些庞杂杂事所困扰,而这些无关痛痒的杂事大要烦恼往往可以消磨一小我的意志。是以,做到“志存高远”,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杂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板滞”。做到以上三点,自然而然,非论何时,非论何地,即便身处窘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其次,“忍屈伸,往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有了上面的发奋的体式格局,那末这里就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法子了:要做到“忍屈伸,往细碎,广咨问,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要抛出心中无关的杂念,要认真听取他人的珍贵定见,虚心进修,吸收他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坦荡,豪迈。一小我有了高远的志向,宽敞豁达的胸怀,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掉,那末,即便他姑且得不到提拔,才华不被他人所体会认可,也不会故障他往实现本人的理想。
首先,作者又从后背进行了论说。
“若志不强毅,意不风雅,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轻贱矣!”就是说假如没有远大的志向,高昂的斗志,顽强的意志,那末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与世浮沉,被儿女情长所束缚,职位低下,在平庸中耗尽生平!
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做为年青年人,不光要有高尚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法子和降服困难消除干扰的毅力。不然理想即可能会成为一种胡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本人沦为平庸轻贱。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事理。一小我假如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上缜密地思考,然后付之于动作,就很有可能在日益猛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告捷利。反之,则一定掉败。曾国藩在家信中也曾教训弟弟们要“有志、有识、有恒”。有志间断不甘为轻贱;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间断无不成之事。这些非同平时人物的概念都凝固了他们毕生的人生经验在里,有着殊途同回之妙。
相关文章
高三可以说是整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而语文成绩在高考总成绩中占有很大比例,为了不让语文拖后腿,我们需要合适的复习方法来提高我们的语文成绩,以下是总结出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要有好的习惯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
2022-04-02 2037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出自《老子》八十章。安居乐业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编为大家详细讲一讲。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居乐业,意思是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形容社会治理得好,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于正常。联合式结构;含褒义;主要用作谓语、定语。例句1.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2.........
2022-04-02 2009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指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这句话出自《诗经》“采葛”,原文是“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古人表达感情的方法都是非常含蓄的,表面意思就是一天没有见到你,就好像是隔了三个秋天一样,.........
2022-04-02 1429
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唐朝有两位,是柳宗元和韩愈。唐宋八大家个人简介一、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代.........
2022-04-02 1593
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说法:1、纪念屈原;2、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3、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当天会划龙舟、包粽子等。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
2022-04-02 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