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秉心自超越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
2022-07-10 1515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删除。
不久前,教育部再次明确关于中考升学的相关通知,表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适当提高。
其实,2017年,教育部就发布了一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在计划中,教育部明确表示,在2020年“中普比例”要达到平衡,要实现普高和中职人数比例5:5。
这就是饱受家长诟病的“一半孩子要去读职高”。
很大一部分家长很疑惑,为什么要定出一个50%初中毕业生分流到职高的政策?
爸爸妈妈都是大学生,说实话很多人是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去读职高!
但是,无论家长接受与否,这都是一个趋势。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了一则报道,道出了其中的真相。
01
制造业招工难:
求职人没来 来了离职人
哪怕高薪高福利,也似乎难得到年轻人的青睐,这是为什么呢?先来看看一位网友的招工日记。
广州番禺一位网友,近日被领导派去招工,没想到成了他工作以来最大的难题。
在很多制造业发达地区,招工难的现象存在多年。有的企业为了留住一线工人,只能采取不断涨薪策略,还有的甚至将稳定员工写进了企业战略。
浙江省慈溪市某企业负责人 胡力君:我们在去年工资基础上,增加15%到20%工资。
有媒体报道,近日江苏一家电子厂以月薪8000元招来的普工工人,刚到现场就被隔壁电子厂以月薪1万元抢走了。工厂为什么招不到人呢?
浙江省慈溪市某企业负责人:招一个技工,可能每月15000元也不见得能招到。
如今工厂工人主要以90后、00后年轻人为主。他们生长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生活条件和受教育程度,普遍比前辈更高,思想更自由,活得更自我,不愿意待在活多钱少的工厂里。
02
疫情期间
新增骑手四成曾是制造业工人
一边是毕业生难就业,另一边却是大批工厂难招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劳动人口规模近9亿,这么多的劳动力都去哪了呢?
快递、外卖和网约车等互联网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当下,职场新人有了更多选择。
中国急速壮大的互联网服务产业,如同一块迅速膨胀的海绵,正吸纳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刘昕:快递行业有一个特点是,第一上手快,第二其实可以掌控自己挣多少钱,而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过一种自己能够掌控的生活。
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从业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餐饮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2020年的疫情更是加剧劳动力产业间的移动,某平台曾公布数据:疫情期间两个月内新增骑手58万人,其中40%来自制造业工人。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新年:从本质上讲,这个劳动力群体的转移,实质上是从技能要求比较低的加工制造业,转入到服务业中同样技能要求比较低的快递外卖行业。
2018年的一个数据曾引起轩然大波,当时国内外卖小哥人数接近700万,按比例换算,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外卖小哥超过7万。一时间互联网蓝领群体似乎成了藏龙卧虎之地。
还记着下面这位外卖小哥用英语帮老外点快餐的事情吗?
03
劳动力产业
转移背后的时代变迁
制造业招工遇冷、互联网就业火热,虽然机器能取代大量普工需求,却依然难以撼动很多高级技工的岗位,高薪之下往往一“匠”难求。
所以,国家要花大力气培养技术工人,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年强调职高的比例要和普高持平。
广东一家电子工厂的负责人方鹤云的企业,近期要生产一批制造工艺相对复杂的产品,为找到符合技术要求的工人,方鹤云不惜动用人脉关系,四处委托。
广东东莞某电子产品企业负责人 方鹤云:平均一个月至少有15000元以上,麻烦您尽快,我们正缺这个人员。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其就业门槛逐年提高,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力将成为主流。但传统意义上,技术工人三年出徒,十年出师,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的确比快递小哥要难得多。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产值连年递增,截至2020年,连续十一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中国从制造业大国通往制造业强国的趋势不可阻挡。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杨燕绥:制造业是能够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的重要水平,科技进步,还有互联网社会,其实都是在提高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并不是取代制造业。
看完这则报道,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一半孩子要去读职高的底层逻辑了吗?
05
我们的教育
是时候该反思了
小时候的我们,总觉得读书是为了父母,为了亲戚,为了老师,为了面子。但长大之后才明白,读书是为了自己能够展翅高飞,离开一成不变的环境,飞到更高更远的地方,去认识更多更好更优秀的人。
随着中考改革的陆续推进,中考的科目以及分值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加上教育部制定的分流政策,我们明显其实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信号:
中考,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并且成为区分"职高"和"普高"的分水岭。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现在很多的教育局都有文件规定,初中毕业生不能够进行复读。也就是说,一次性的中考就能够决定学生将来的学校。从这里来看,中考的压力并不比高考小。
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当前高级技工的缺口高达2200万,而大学生已出现饱和的状况。
也有专家认为:职业学校出来的毕业生也并不是没有出路,在职业学校其实可以学到一技之长,若是真正地掌握了一门手艺,未来的前景也丝毫不会比大学生差,甚至还有可能比很多人的前景更好。
教育部:“坚持职普比大体相当”
初中毕业的孩子也就14-15岁左右,近半中考生落榜普高就读职高,选对了学校和专业还好,如果一时考虑不周或头脑发热选错了学校和专业,再想重头来过就难以回头了。
中国确实需要一大批高级技术工人和大国工匠,但是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先进大学,再选择职业方向。要让学生和家长对职高有兴趣,对工匠职业有兴趣,就需要大幅度提高职高的办学水平以及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职高的办学水平如何?各地有目共睹;工匠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如何?每人都会给出自己的评判。如何提高?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可行的措施出台。
38年前,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管子·权修》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我们的教育,到了应该反思的时候了……
相关问答
标签: 中考“分流” 为什么一半孩子要去读职高?真相在这里…… 方鹤云 中考 教育部
相关文章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苏炳添--秉心自超越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
2022-07-10 1515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航天追梦人--赤心贯苍穹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
2022-07-10 1908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朱彦夫--慷慨是英雄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
2022-07-10 1610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吴天一--长松荫高原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
2022-07-10 1972
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顾诵芬--冲天鹏翅阔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茫茫人海,总有人会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世界温暖着、美好着。感动的力量,让我......
2022-07-10 1302